当前位置:首页 > 侨乡天地

“刺桐侨厝”保护品牌打造进行时——为95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守住“乡愁基因”

日期:2024-08-02 17:51 来源:福建侨报

| | | |

  作为著名侨乡,泉州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华侨建筑,是散落在侨乡大地上的“明珠”,承载着950多万泉籍华侨华人的乡愁和家国情怀,展示着泉州融通中外、海纳百川的多元文化。

  让这些华美的明珠再现光彩,泉州启动“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专项行动,提出了“打造‘刺桐侨厝’保护品牌,创建华侨建筑保护利用典范城市”的明确目标。

  “十户人家九户侨”。从明末开始,许多泉州人陆续“下南洋”谋生。功成名就的他们,往往秉持“探(赚)大钱、起大厝”的传统,在家乡建造融通闽南文化与南洋、西洋文化的侨厝,盛放浓厚乡愁,诉说家国情怀。而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泉籍侨亲不吝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籍)国和家乡。人们从一座座华侨建筑里,感知文化艺术,也看到它们铭记的历史和精神。

  为保护利用华侨建筑,在法制和规范层面,泉州制定《泉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闽南地区骑楼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标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和修缮指南手册》《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等,从不同侧面提供依据、准绳和相关标准。

  2023年11月,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泉州市“刺桐侨厝”保护利用三年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转眼,2024年过半,距三年专项行动方案出台已历时8个月,据了解,泉州各地因地制宜、聚力推进,正探索活化利用的多元场景。下阶段,泉州市将通过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开展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在内的专题宣传。

  在实践层面,泉州采用低冲击、微干扰的“绣花”功夫,修缮保护鲤城陈光纯故居、晋江梧林村胸怀祖国楼等160余处华侨历史建筑,并依托华侨古民居建设永宁镇华侨历史纪念馆、披云灵光家国情故事馆等200多个精品乡村侨史馆、侨领馆。

  这一份用心,从“刺桐侨厝”这一集体命名上即可感知一二。历史上,泉州被称为“刺桐城”,有着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刺桐港,至今,刺桐树和刺桐花仍是泉州的市树、市花。以“刺桐侨厝”命名泉州华侨建筑,不仅简洁凝练,更浓缩着一份历史的荣光与岁月的温情。 (孙灿芬)

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