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建军,轻工大国工匠,国家非遗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莆作”木雕品牌创始人、莆田市藏云堂精微透雕艺术研究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天空之城》在第五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百鹤金鼎奖,《行云流水十八罗汉》《锦绣山河》《破晓》等50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金银奖。作品《九九归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另有20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民协数字博物馆、中国木雕艺术馆、福建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机构收藏。

《妈祖平安如意》
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文旅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共青团中央授予第九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福建省“八闽工匠年度人物”,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等… …
在木纹肌理与刀锋光影交织的天地里,林建军的名字如一缕沉静而璀璨的微芒。他以纤毫毕现的“精微透雕”技艺,于毫厘间追寻天地之大美,在盈寸间镌刻气象万千的微观宇宙,使莆田木雕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焕发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1979年生于莆田盐农之家的林建军,自幼浸润于“ 中国木雕之城”千年不散的木香与刀韵之中。16岁时,他毅然踏上木雕学艺之途。自此,灯光晕染,木香氤氲,刻刀与木的低语,成为他生活中最恒常的韵律。
刀锋游走于木料,林建军的思索亦沉潜于传统与时代的罅隙之间。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然而,随时代变迁,这一独特技艺出现断层,市面作品题材单一、技法趋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多年前一位收藏者“千店一律”的感慨,于他既是警钟,亦如星辰引路。
林建军深知,真正的传承绝非抱残守缺的模仿。2005年,他成立个人工作室,组建藏云堂精微透雕团队。他带领成员频繁出入博物馆,悉心揣摩馆藏精品,汲古铸今;奔赴档案馆查阅典籍;更以各种方式钻研“精微透雕”技法,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 精微透雕”之难,首在“微”。这不仅考验手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更考验眼力。在微小的木料上进行多层镂空透雕,刀锋划过的角度、力度都要精准无误、轻重适度。细密处刀刀精致,宽敞处干净利落。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林建军与团队反复试验,改良工具与技法。经过不断探索、挖掘和恢复,林建军赋予“精微透雕”“精思、微妙、透彻、雕砺”的含义,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精微透雕”艺术专著,填补该领域的理论空白。藏云堂因此被业界誉为“精微透雕”技法的“黄埔军校”。
刀痕凿孔,是唤醒木头的钥匙,亦是挑战极限的征帆。“你要往里注入精气神”,他把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都放在作品里。
一块仅3.23厘米高的檀木,化作冠冕珠链宛转、衣袂若云流动的玲珑妈祖,神韵毕呈。刀尖旋舞于玉米粒大小的空间,刻出《雪山大士》的超然意境,每一次微米级的跃进,皆是对“不可能”的无声征服。木料天然的疤结朽痕,化入巧色工艺,在《羿射九日》中蜕变为熊熊烈焰,令疤痕幻作神话的呼吸。
他还开创“纹雕”新技法,在全国性工艺大师精品比赛中屡获殊荣。其作品深得艺术市场青睐,先后斩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百鹤金鼎奖,部分精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中国民协数字博物馆、中国木雕艺术馆等权威机构珍藏。
艺术于他,不仅是技艺的炫示,更是时代脉搏在方寸间的跃动:《事事如意》中,56只灵狮姿态各异,在檀木上腾跃欢舞,蕴含56个民族是一家,象征国泰民安之意,惊艳世人;《木兰溪》作品,以精妙层叠镂空,刻出青山皑皑、流水潺潺,将河流从“水患之河”到“生命之河”的史诗变迁,凝固为流淌的木上长廊,诉说乡土巨变;《前进》借古木肌理雕琢浪涛,红军队伍迎风挺进的磅礴意象呼之欲出,成为献予时代精神的深沉木语。
在沉香雕刻领域,林建军开创性提出了“奇、润、艺、隽”的艺术原则,填补了沉香雕刻艺术的理论空白。他将宇宙之“真”和心灵之“美”,星散在一爿爿微缩世界之中,诠释了中国式的浪漫与哲思。
在中国嘉德2023秋拍会“巧艺——现代工艺品”专场,“奇润艺隽——林建军沉香雕刻艺术”惊艳亮相。43件沉香雕刻精品,从《将进酒》至《隐·访友》,由《苍茫云海间》到《云纱遮月吟》,从《天空之城》到《咫尺千里》……微雕山水于精微处见格局,游刃方寸而蕴千里之势,演绎烟岚林壑,在盈寸天地展露万象生机。观者在其中望江月读李白,遇高山梦桃源,追随千年芳踪,照见文化深处。他也由此成为当代沉香雕刻领域,首位作品登临嘉德拍卖舞台的艺术家。
“莆田木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瑰宝,更应走向世界,让全球领略中国传统工艺之美。”多年间,他积极投身文化交流,带着莆田木雕亮相国际舞台。
2017年,他携13件精微透雕作品亮相厦门金砖会晤闽南非遗展,现场为中俄元首展示莆田木雕绝艺。2020年,其作品《命运共同体》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巨幕,在“世界十字路口”一展莆田风采。 2023年,10件莆田木雕工艺品入选国家外事礼品名录,林建军三件作品亦列其中。
小既是大,大既寓小。这些微缩世界,在大与小、矛盾与统一的辩证激荡中,悉数延展为可观、可游、可栖的广袤天地。透过林建军独特的艺术语言,我们可以看见一位艺术家立足精微透雕,点木通灵,挥斥八荒的胸襟与视野。
(黄丽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