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闽韵传情

以典型塑造 聚画眼辉光 —魏福顺山水画赏析

日期:2025-09-12 10:44 来源:《福建侨报》

| | | |

  

      魏福顺,福建福州人,现为福建省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08年应邀在美国旧金山的中国画廊举办个人书画展,2016年在福州画院举办“澄怀观道”——魏福顺个人书画展,2024年由福建省政协书画院举办的“砚边行”第17回书画雅集双人作品展。2008年作品《山川含云藏自在》入选、入展第五届福建省青年美展;2012年参加海关总署组织的中国海关博物馆书画创作,作品被收藏;2013年作品《丹崖待秋时》入选、入展第三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2014年作品参加海关总署组织的“第二届全国海关书法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一等奖;2016年作品参加福建省直机关书画展获国画一等奖等。出版有个人画册《心象·生机》《澄怀观道》等。

      

 ▲ 《幽谷悠然》

   中国南方山水画向来以清丽秀润、温婉精致而著称于世。其美学意蕴主要在于:以地域文化的“典型”元素为基本素材,从而汇集属于历史的文明之“画眼”;以秀美山川的“典型”特质为描摹对象,从而凸显属于自然的和谐之“画眼”;以认知主体的“典型”解构为着色本体,从而聚拢属于时代的精神之“画眼”。

  魏福顺作为长期生活和成长于“有福之州”的山水画家,“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域文化特色、地理地貌特点、人文精神特质等,早已融入血脉、植入笔墨、嵌入灵魂。他的山水画,融合了新安画派开山祖师渐江的空灵意境、黄宾虹先生的磅礴气势和中国画求真守正等传统思想,以南方山水画的意韵气象与基本格调为诠释视域,着力通过对南方“典型”的多元塑造,来凝聚时代“画眼”的多重辉光。

   在以地域文化之“典型”而凸显历史文明之“画眼”等方面,魏福顺在著名画家董希源等名师的指导下,以水墨山水为呈现载体,以拟人化的方式,把儒道文化的深远、闽山闽水的绵长、古厝文脉的悠久、木画寿山的精髓等原生态文化基因,升华为笔下山水文化传承的精神标识、笔墨语言和区域标准。因此,他的作品,南方笔墨韵味很浓,沧桑感很足,这种以文化注入而突出山水空濛厚重的表现方式,决定了魏福顺的山水画很有品位。

      

◀ 《烟云观瀑》

 在以秀美山川之“典型”而荟萃自然和谐之“画眼”等方面,魏福顺在著名画家沈锡纯等名家的影响下,以细笔和写意山水为组合方式,以拟物化的手法,把山川的内美与外美、气韵与神采、秀丽与刚健等内在要素统一起来,把花草树木的灵性与蓬勃、静谧与恬淡、生命与肌理等外在形态结合起来,使其在气势上不落俗套、在结构上相互支撑、在立意上递进互补。因此,他的作品,如田园诗一般有韵味,如八闽大地一样有灵气,这种以纯物象植入而唤醒山水质态的处理技巧,决定了魏福顺的山水画很有格调。

  在以认知主体之“典型”而聚拢时代精神之“画眼”等方面,魏福顺在著名画家陈玉峰等名家的熏陶下,以具象和抽象相耦合的整体构建,以隐喻的修辞格,把源于自然万物的朴素感知、生命感悟与源于时代项下的审美诉求、精神追求进行化学反应,力求在山水有时代特征、花草有现实希冀、主旨有价值取向等单元实现突破。因此,他的作品,主旋律特色很鲜明,正能量色彩很强烈。这种以自然景象的原始之美而烘托生活情境崇高之美的创意模式,决定了魏福顺的山水画很有内涵。

     

 ▲ 《归》

      

 ▲ 《登高壮观天地间》

   以“典型”塑造而聚“画眼”辉光的道路是十分艰辛漫长的。三十多年来,魏福顺用他的执着和勤奋,在他的书斋“三师堂”里“师古”(师法古人)、“师源”(师法自然、师从希源)、“师心”(师法心境),用源于古人和自然的精气神,来阐发属于时代和人民的真善美,并在“典型”塑造的运筹上已小有成就,在“画眼”辉光的捕捉上已展露特色。在当代绘画艺术的审美视野里,如何把历史所需、时代所盼、人民所愿作为呈现主体,并进行深层次的诠释和探索,进而创作出更多的绘画精品,这是魏福顺仍需要继续努力的。

  (作者胡正良,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书法美术评论家)

附件: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