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以文润心、以文赋能。金秋十月,鹭岛秋阳正好,八闽文脉绵长。一场以“文化赋能 同心争先”为主题的统战文化盛典如约而至——港澳台侨学子击鼓传同心,党外人士挥毫书情怀,侨胞后代寻根忆初心,万千身影因统战相聚,无数心声为团结共鸣,在文化的浸润中凝聚起“同根同源、同心同向”的同心文化力量… …
10月10日,第二届福建统战文化周暨厦门统战文化月在厦门开幕。相比2024年第一届福建统战文化周,本届文化周活动更丰富,内涵更深远,受众更广泛。活动以“文化赋能 同心争先”为主题,围绕“同心·聚”“同心·展”“同心·韵”“同心·论”“同心·赛”“同心·行”等六大板块,通过“主会场+分会场”联动模式,在全省九市一区同步推开,共安排活动60余场,其中有16场重点活动在主场厦门举办,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统战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擘画统战工作蓝图,到新时代福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激活统战文化动能;从陈嘉庚先生以“侨”为桥凝聚民族大义,到厦门依托侨乡优势搭建海内外交流平台,福建的统战事业,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与民族复兴共振。近年来,在中央统战部指导下,福建省统一战线深化拓展“争优争先争效奋进新征程,同心同向同力建设新福建”行动,深入实施同心领航、同心赋能、同心争先、同心强基“四大同心工程”,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六合同风 九州共贯八闽统战奋斗史筑牢思想根基
福建山海交融、人文荟萃,是重要的统战工作大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多元融合等文化特质世代传承,不断发展,孕育了多彩的统战文化。
统战,是统一战线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联结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是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坚强纽带。统战文化就是同心文化,也是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时代表达。
开幕式当天发布的福建同心文化丛书,用10本书串联起福建统一战线各领域的感人故事,用有温度的文字,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统战人物追求真理、团结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厦门华侨博物院展厅内,“画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同心大圆”主题展以“同心”为主线串联统战历程,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统战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为魂,将“广纳万川入海画好同心大圆”的胸襟与“争优争先争效奋进新征程,同心同向同力建设新福建”的实干精神熔铸于方寸展板之间,全景展示了福建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时代风貌以及丰富的统战 文化资源。
厦门展区的“鹭力同心”汇智谋发展、“融聚鹭岛”赋能大统战、“同心厦门”品牌共提升三大板块串联起厦门统一战线的时代故事,展现厦门联通内外的统战智慧。正如展板所展示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厦门正以“一起来想、一起来干”的“137”统战实践,将同心圆的半径不断延伸。
民盟福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刘丹艳细细参观,她说:“主题展很好呈现了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全省统战工作脉络得到了系统梳理,还为群众提供了一个生动窗口,让大家对‘统战是什么、做什么’有了直观感受,这对于凝聚社会共识意义重大。”
自10月10日起,60余场活动生动串联起全省统战脉络,展现了生动活泼、可感可知的统战文化。
莆田“画好同心大圆”主题展将各民主党派成员书画作品展出,热情讴歌与党同心同行的光辉历程,展现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宁德福安市发布“福安统战同心地标”,以文艺汇演的形式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三明宁化县,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开幕,展出台湾族谱28册,在追根溯源中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
作为活动主场,厦门有16场重点活动,“画好同心大圆”“闽籍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岸同根同源”“烽火侨心——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等主题展相继开展,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统战文化宣传矩阵,大大增进了群众对统一战线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滇缅公路是一条抗战的生命线。”在参观完“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展览后,市民周霖说,“1938年,32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回到硝烟弥漫的祖国,出生入死地抢运军需辎重及兵员,组装、抢修车辆,这样的爱国情怀令我十分动容,广大华侨华人无论身处何地,总丢不掉深深的中国情!”
郁郁文脉 富蕴同心创新文化载体凝聚精神力量
“追逐同一轮日出,不忘回家的叮嘱……”在第二届福建统战文化周暨厦门统战文化月开幕式上,歌曲《我们共享同心福》正式发布,旋律激昂大气,歌词凝练厚重,唤起社会各界人士心底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该曲由福建省委统战部机关干部和党外人士携手共创,展现了同心情谊,传递着同心力量。
“原来团结奋进的方式可以这么新颖!”一位“90后”归国留学人员如此感叹。一个“新”字,道出此次统战活动的特色。
“唰唰唰”……12日,“匠心传韵 艺创莲花”新阶层艺术家非遗文化创作活动在海沧举行,12岁少年黄彦辰正专注地进行木雕创作,随后,他辗转于布袋木偶、陶瓷技艺等各个摊位中,深度体验这场非遗文化活动。“我妈妈就是新阶层人士,她经常组织公益活动,她告诉我新阶层人士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就像今天这些非遗传承人一样,把热爱的事做出价值,就是对家乡最好的贡献。”黄彦辰说。
一场特色活动激发的情感认同与代际传承,正是福建统战在创新表达中凝聚广泛共识的生动注脚。
面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规模不断扩大、构成日益复杂、思想更趋多元的新情况,我省积极运用数字赋能、品牌塑造等手段,创新统战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统战文化,感受统战文化魅力。第四届“我的同心福缘”全省统一战线短视频大赛暨主题征文比赛,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短视频415条、文章658篇,共评选出全省短视频大赛一、二、三等奖作品18个。
活动周期间,厦门市同步举行了多场系列活动,邀请近400名台湾青年学子和老师走进厦门市博物馆、文化馆和鼓浪屿等,体验南音、歌仔戏、石雕等非遗技艺和城市风情,感受闽南传统历史文化和两岸融合的发展脉动。厦门边检总站在执勤现场设置同心文化专区、完善同心驿站、开展特色活动,打造两岸融合示范窗口,同步与厦门大学、外图书城、湖里区图书馆合作共建,逐渐形成“同心文化+”体系。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嘉庚精神”照亮奋进同行之路
从“嘉庚号”远洋科考船到“嘉庚号”地铁列车,从“嘉庚一号”火箭到“嘉庚号”航班,“嘉庚精神”跨越海陆空天,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2025年10月适逢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也是厦门市嘉庚精神宣传月。值此特殊节点,厦门航空将“厦门—新加坡”航班命名为“嘉庚号”,该航班将往返于厦门与新加坡之间,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激起共鸣、焕发新彩。
著名侨乡厦门,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里,有着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2025年厦门嘉庚精神宣传月系列活动,以七大板块、33个特色项目,大力弘扬“爱国担当、团结奉献、诚毅创新”的“嘉庚精神”时代价值。
此次文化周,由厦门市委统战部、当代中国研究所、集美校委会联合编著的新书《“嘉庚精神”的历史主动与时代价值》首发。新书具有较强的学术理论性和现实意义,引起学界广泛关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海鹏评价道:“该书深入研究阐释‘嘉庚精神’的历史底蕴、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更好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撑。”
作为嘉庚风格建筑中的精品,1959年落成开放的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回到故乡后倡办建设的最后一个文化工程。这不仅是国内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也是业界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目前,院藏中国历史文物、外国近现代文物及侨史文物实物8000多件,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华侨华人历史、宣传华侨华人奉献事迹、弘扬“嘉庚精神”的文化殿堂。
约2000万海外华侨华人,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福建独特的统战资源优势,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福建将持续以统战文化为帆,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航程中破浪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新篇章贡献更多同心力量。
(邓婕 来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