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我的家乡宝珠村,祖辈和父辈曾经生活、牵挂的地方……”近日,来自美国波士顿的华人叶元坚在南平市延平区侨联主席卓清的陪同下,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南平宝珠村。
“ 宝华胜景无双地,珠树盈庭第一山。”拥有千年人文历史的宝珠村,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农舍错落,小径幽深;梯田、果园与菜园层层叠叠,缀于山间。夏日清风拂过,山花摇曳,暗香浮动,清凉沁人,仿佛连风也带着绿意和乡愁。
“ 我还记得你的爷爷和父亲呢,以前常帮你爷爷挑水,家里还存着一张珍藏多年的‘全家福’。”刚下车,一位叶氏宗亲就紧紧攥住叶元坚的双手。虽是第一次相见,却因同根同脉的血缘,如久别重逢般亲切热忱。
在父亲叶新华的描述中,宝珠山自古就是商贸重镇,人才辈出,有着“文宝珠”的美誉。然而遗憾的是,2016年,叶新华在波士顿溘然长逝,终其一生再也未能重回南平宝珠这片翠色萦绕的故土。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叶元坚看到家乡“ 宝珠山”、委托“立碑”、父亲“日崇”、前辈挚友“ 卢世钤”等字眼。这些散落的词句,如模糊的线索,隐约拼凑出一段40多年前的往事旧影。“只有回到中国,才能找到答案。”他这样想。
今年8月上旬,叶元坚收拾行囊,从波士顿启程飞抵上海。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联系上南平市侨联,请对方协助寻访祖籍地。尽管所能提供的信息极为有限,仅有父辈与祖辈的姓名,市侨联仍高度重视,并委托延平区侨联具体协助。区侨联主席卓清通过一位在宝珠山经营民宿的朋友,联系上当地的叶氏宗亲。经多方打听、反复核实,终于确认叶元坚正是他们失联多年、远在海外的同族后人。
突然得知远在海外的亲人要回乡谒祖,叶氏宗亲们非常激动和兴奋,提前三天就通知在各处定居的族亲返回宝珠村,共同迎接这场跨越半个世纪、半个地球的“重逢”。
“ 你们这一支走出了大山,是我们叶氏一族的骄傲。”族亲们与叶元坚围坐一堂,娓娓道来家族三代人离乡奋斗的历程。清末时期,他的祖父叶日崇考取秀才,后于建瓯师范学校任教。晚年,他携夫人回到宝珠山。父亲叶新华年少离家,先后赴重庆、上海学医行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成家立业,为医疗事业奉献大半生。20世纪90年代,叶新华与妻子赴美与子女团聚,直至2016年在波士顿逝世,虽终老异国,却始终心怀故土,还曾特意托友人在家乡为祖辈立碑纪念。
叶元坚在上海出生成长,学业有成后赴美留学发展,之后将父母接至美国照料多年。尽管身在海外,他始终未曾忘记:宝珠山,是一家人的来时路。
族亲们陪同叶元坚来到其祖父叶日崇的墓前,众人持香祭拜、缅怀先人、感恩祖德。在市、区侨联的建议下,叶氏宗亲也将在族谱中补入叶元坚及其同辈、下一辈的名字,让这份跨越时空的血脉亲情,终得延续。
“ 多亏了卢世钤先生,如今的宝珠村已经是南平有名的度假胜地了。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做民宿,收入不错,日子越来越好了。”宝珠村的叶氏族亲笑着说道。叶元坚也随之回忆起往事:“我父亲在上海工作时,就常与同乡卢世钤一家相聚。我小时候也常见到卢家的孩子,中学时他们还帮我补过课。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在宝珠村。”言语间尽是对往昔与故人的感怀。
得知这段渊源后,卓清立刻拨通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回应:“真巧,我正在回宝珠村的路上呢!”原来,卢世钤的儿子卢元清一家正驱车返乡。在众人的指引下,叶元坚走到一座古民居前。半个世纪的岁月褪去了稚颜,染白了鬓发,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静坐在石凳上等候着他。两人重逢的刹那,往事如潮水般涌来,有说不完的话、忆不完的旧时光。
“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侨联的积极协助,终于为叶元坚和他的亲人们圆了寻根之梦,也为这段跨越重洋、绵延半世纪的牵挂,写下了温暖的终章。
(尚李珍 谢渊涵)